相關(guān)附件:
相關(guān)附件:
“八景”指地方具有代表性的八處景觀,北宋沈括《夢溪筆談》中收錄有“瀟湘八景”,為“八景”之始。后世“八景”多出現(xiàn)于地方志書,志書中的“八景”,有自然景觀,亦有人文景觀。開平縣于南明永歷三年(清順治六年,1649年)立縣。清康熙五十四年(1715年),開平縣令陳還主持編修第二部《開平縣志》,始有“開平八景”之說,從此文人墨客作詩賦詠“開平八景”者甚多。
清道光三年(1823年)《開平縣志》地圖(水口、沙岡局部)
1932年《開平縣志》記載的“赤水口水”“赤水歸帆”
“開平八景”其一為“赤水歸帆”,此赤水并非今日開平西南部之赤水,而是潭江支流赤水口水(今名新橋水,又名水口河),該河流源出于開平東北部的皂幕山,向南流經(jīng)水井、月山,在水口雅崗與西來的月山水匯合,至水口埠連接潭江。1932年《開平縣志》卷四輿地略載:“赤水口水,在城東五十里。源出皂幕山,南流歷梁金山,東南至水口埠入大河。昔人題‘赤水歸帆’為八景之一”。
赤水口水(新橋水)與月山水交匯處,土名“鳡魚咀”
水口埠,前身為始建于宋末元初的太平墟,時屬新會縣轄。據(jù)明萬歷十七年(1609年)《新會縣志》記載,古博都已有水口墟。為與新會雙水區(qū)分,水口又曾用名“單水口”。清代初期,水口埠已設(shè)有渡口,是開平、新會、新寧等縣的水路交通樞紐。清道光三年(1823年)《開平縣志》記載:“水口埠渡,每日開往新會;水口埠張姓渡,逢一開往佛山;水口埠古廟渡,一六開往江門;水口埠鄺何麥許姓渡,一六開往江門,二七開往赤坎”,可知當(dāng)時水運之繁盛。水口埠南臨潭江,江面寬闊,向東可往新會,向西可溯三埠、赤坎。傍晚商船歸航,泊于水口埠,帆影翩翩,波光粼粼,景致甚佳。清道光三年(1823年)《開平縣志》卷三疆域志有此描述:“赤水歸帆,赤水口為大墟市,地面寬闊,東接新會,賈船來往如蟻。值夕陽停泊之時,各船揚風(fēng)急,遠(yuǎn)視百十艇銜尾而進(jìn),風(fēng)帆葉葉,俱隱現(xiàn)于煙村杳藹之間”。數(shù)百年來,水口作為開平重要商埠,客貨輪船來往不絕,“赤水歸帆”一景仍歷久彌新。
當(dāng)今“赤水歸帆”
清代以“赤水歸帆”為題的古詩:
渡頭煙火起林間,棲鳥依依望樹還。幾片春帆歸遠(yuǎn)浦,半橋斜日掛前山。樵夫隔水行歌返,漁父中流罷釣閑。幸得時清滄海晏,客舟無戒渡江關(guān)。
——開平縣令陳還
野戍孤煙起,群趨赤岸回。帆懸斜影遍,槳劃暮天開。鳥鵲歸飛急,牛羊晚下來。朝隨明月上,鄉(xiāng)思遠(yuǎn)相催。
——東莞陳阿平
蒲帆千片隔江潯,風(fēng)利檣危似不任。道路未窮紅蓼岸,鄉(xiāng)園先指綠楊蔭。憑欄望遠(yuǎn)閨人意,破浪陵虛??托?。正好歸來歌孔邇,桃花潭水讓恩深。
——新會梁迪
石磯西畔市橋東,幾片歸帆入遠(yuǎn)空。鼓棹波搖青雀舫,連檣香掛碧荷風(fēng)。船頭欲暮家山紫,暝色頻催夕照紅。席卷今宵何處泊,遙尋墟里系烏篷。
——開平張庭垣